行天路期刊

用六A原则建立美好的亲子关系

【学习与分享】

 

 用六A原则建立美好的亲子关系

 

我自从有了孩子,育儿书籍买了不少,但一直没有找到一本书,可以解决长期困我的问题:什么才是基督徒正确的育儿方式?哪种方法才适合我的孩子?当遇到信仰价值观和世俗价值观不一样时,我如何抉择?

最初接触《6A的力量》时,我初看了一遍,只停留在对“六个词语”的字面理解上。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直到参加“6A课程”学习后,才真正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一直困我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接纳让孩子感到我是被爱的,是好的、是有价值的,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无论我的成绩如何,考不考得上名校,我都是这世界上最特别的一朵花,都能绽放光彩。接纳需要父母时刻提醒自己:我爱的是眼前现实中这个不完美的孩子,不是爱我心目中那个标准完美的孩子。

 

很多时候,我自己就像《木偶村的故事》里那个“小胖哥”,又像是那些给别人贴徽章的人。其实我们在上帝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上帝所要看到的,是祂创造的独特样式。上帝并不希望我们轻易给自己、给孩子扣帽子、贴标签。

每个当父母的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如何去爱才有智慧?我们的爱传递给孩子时,他感受到了吗?当孩子乖巧时,我们疼他;当孩子闹情绪时,我们能不发怒吗?无条件的爱是:无论他们的行为如何,不论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多么地失败,我们的爱永不离开。

孩子在兴趣班有位同学,晚上上课时,他的家人都要在教室门口待着,而且是要坐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我带着好奇心和对方家长聊了起来,原来孩子看不到家长的话,就会不安心,会哭。

我就和对方家长聊起有关接纳的话题,一起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原来,这家人经常在晚上孩子闹情绪的时候,父母就生气地把孩子关到家门口,孩子非常害怕,以为家人不要他了。聊完后,对方家长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管教方式。但我想,亲子关系的修复过程可能会很漫长。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关注情绪背后的故事,孩子才能更真实、更健康。

认同孩子的情绪,首先要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否则沟通的门就关闭了。尊重孩子,把他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只满足父母的期望或是实现自己的愿望。发现并发展孩子的天赋,按照孩子的恩赐去养育他,避免偏心和不公平的比较。

 

赞赏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自信的。提醒父母把焦点从纠正、批评、指责转移到孩子做得正确的事上和孩子的优秀特质上。孩子会从父母对他的评价来形成自我形象。赞赏与表扬不一样,赞赏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地欣赏孩子的某个行为或某项特质;表扬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人们常常容易掉进虚假的陷阱里。

 

以前孩子表现好时,我都只停留在“你真棒”;现在我会说“你学习的态度很认真”。肯定和表扬要落实在具体的点上,把品格的项目作为表扬点。

以前孩子表现不好,我很生气的时候总会说“你再这样,妈妈就不理你了,不要你了”;现在我会先转移孩子的兴趣点,等他情绪平静下来后,蹲在他旁边和他聊聊并谈好约定。赞赏必须建立在接纳的基础之上。

以前孩子参加考试或比赛前,我会说“好好表现,争取拿好名次”,当得到奖项时我会说“真棒”!没拿到奖项,我会说“没关系,下次努力”;现在,参加比赛前我会说“你认真对待这场比赛就很棒了,有没有得奖不是最重要的”,拿到奖后我会说“通过你的努力得到嘉奖,妈妈为你高兴”,没有拿到奖我会说“你能站到台上真棒,我们一起看看有待提高的地方,你一次比一次进步就是最棒的”。要表扬孩子努力、认真的过程,而不是表扬成绩。

 

关爱爱是需要学习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多少来计算,而是以孩子感受到多少来衡量。爱让规则不再惹人讨厌;爱让规则得以自觉执行;爱让孩子愿意自律;爱让教育功能得以真正实现;爱激发孩子向上的力量。

 

有人曾经对我说,找对象要先看对方的父母关系如何,就可以侧面了解对象的人品、结婚后会成为怎样一个人。我有意观察了几个家庭,觉得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关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父母要相亲相爱,良好的婚姻关系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学习正确的婚姻模式,帮助他们逐渐脱离以自我中心,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时间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可获得良好的亲子效益,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亲爱的,您对我是如此重要,无论我多忙,我都心甘情愿放下手头的工作,来陪伴您,因为您比一切工作都重要。

 

从孩子出生到四五岁,我一直处在经常加班的工作状态,只能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看了《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文章后,内心产生了一个强大的意念:“我需要多陪陪孩子”。于是,我开始减少加班,增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孩子告诉我说,我给他最好的安慰并不是给他喜欢的玩具或是想吃的东西,而是陪他讲故事、陪他玩。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时间!

 

责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孩子自律和自控能力很重要。在家中教导孩子有责任心,家长自己必须言传身教。只要父母不把属于孩子的责任抢过来,一个感到被爱的孩子,是愿意主动承担起属于他自己的责任的。

 

去年有一段时间,孩子经常和我谈起“自由”的话题,要求我给他更多的自由。经过几次的沟通,孩子终于可以接受我传递给他的思想:“自律才有自由,自由源于自律”。培训孩子正确的判断力,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人活在真理之中,才有真正的自由,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

通过学习,我开始懂得在和孩子沟通之前,先预备自己,做祷告,求主保守我的心思意念,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管教其实就是“责任+权威”。当孩子有错误行为时,我们生气的是他的行 ,而不是孩子,批评后还要表达父母爱他。

 

权威  孩子需要的是有权威的父母,而不是把他当皇帝的父母,有权威的父母才能让孩子安心成长。父母的权威犹如一盏灯塔,指引着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同时,父母的保护,犹如屋顶能遮风挡雨一样。真正的权威从不强迫,而是让孩子因为尊敬而自愿服从。真正的权威建立在真理之上,孩子愿意服从父母的权威,是因为他愿意服从真理。

 

“真正的权威应该是内心对别人充满接纳、关爱,有影响力,自下而上地服务他人,赢得别人真心的爱戴和跟随。”这个说法颠覆了我之前对权威的看法,在我的想象中,有权威的人应该是让人不易接近的人物。其实权威就是“威信+影响力”。

管教不是惩罚。管教后可以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接纳情绪);“你要勇敢面对这个后果,不要逃避”;“妈妈很欣赏你的勇敢和顺服”(赞赏品格);“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期望);“妈妈爱你”(表达爱)。

 

总结接纳、赞赏、关爱、时间,这四大原则在子女教育的天平上处在“爱”的一端,而在另一端,我们要放上另外两大原则来平衡,即责任和爱的权威──这是造就孩童的六个要素

 

面对当今功利社会的应试教育,为人父母的我们关心孩子的是什么呢?是成绩吗?是把孩子培养成将来成为社会上所谓的成功人士吗?我们不仅要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养育孩子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使他未来的人生有美好的品格。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上帝藉着孩子来雕琢我们的生命。若想看到孩子的改变,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当遇到信仰价值观和当代世俗价值观不一样时,要坚定信念,确信上帝会成为我们随时的帮助。

                                                  ◆ 根据苏芸冰姐妹来稿整理

最新评论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姓名:验证码:点击刷新验证码查看所有评论
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