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了不起的国家!

 

 

     一个以色列大兵能换1027个巴勒斯坦战俘,被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囚禁5年之久的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最近30年来,以色列动辄释放成百上千的战俘只为换回一名士兵,这类不计代价的“赔本买卖”屡见不鲜,为何以色列士兵的命那么“值钱”?他们只是为国家作出一点贡献,为什么国家都不会忘记他们,他们遇到危险,国家将会尽全力保护他们的生命。这是国家的责任,也是以色列国防军内在凝聚力。

一、巴以30年换俘数量约438:1,以色列用9名被俘将军和5千战俘换一名特工

      1985年,以色列曾用1153名战俘交换回3名在黎巴嫩战争中被敌方俘获的士兵。最新的这次战俘交换“价码”是上一次“价码”的两倍还多。有媒体测算,在过去30年,以色列已经释放大约7000名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战俘,用以换取16名以色列人的自由。战俘交换的平均“价码”约是438名阿拉伯人换取1名以色列人。如果再加上换回来的10具尸体,那这个“价码”则大约为269名阿拉伯人换1名以色列人。单纯从数量来说,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换俘行动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以色列情报部门曾经以包括9名将军在内的5000名埃及战俘为筹码,将以色列特工沃尔夫冈•洛茨从埃及换回。 [详细 http://war.163.com/11/1020/10/7GQ6Q2QJ00011MTO.html]

二、以色列用436名阿拉伯囚犯换回1名退役上校及3具士兵尸体,法医现场认尸

      2004年1月29日,以色列用包括真主党高级成员奥贝德和迪拉尼在内的436名阿拉伯囚犯,换回了被俘的以色列退役上校坦内鲍姆,并同时换回3名以军士兵的遗骸。在沙龙看来,交换战俘协议是一项“正确”和“负责任”的决定,体现了以色列政府对国民的重视程度。为接收战俘,以色列派出由顶尖病理学者、医生和犹太法学专家组成的法医小组飞往德国,他们带有包括牙齿资料在内的众多证据。交换现场,以军接收遗体后开始进行DNA检测,确定死者身份后才放人。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德国、以色列和真主党一致决定不准记者进入现场采访。 [详细 http://news.163.com/11/1021/11/7GSU5TC400012Q9L.html]

 三、赏千万美金,25年苦寻飞行员阿拉德,52名囚犯换阿拉德使用过的枪支

      历次黎以战俘交换谈判中,以色列空军领航员罗恩·阿拉德均会被提及。这位王牌飞行员1986年驾机入侵黎巴嫩南部后遇险跳伞,失踪至今,以方认为,阿拉德遭“阿迈勒”运动扣押。在以色列国内,关心阿拉德命运的民众成立了“为自由而生运动”组织,向以色列的好心人以及海外关心阿拉德命运的人募集了1000万美元,作为提供阿拉德线索的奖赏。组织者充分利用先进科技,互联网的弹跳广告不停播出阿拉德的照片和赏金的细节;寻找阿拉德的电视广告在伊朗和中东的十几个城市播出;寻找阿拉德的热线有志愿者24小时接听电话。

25年来,罗恩·阿拉德被媒体描述为世界上有史以来赎金最高、被寻找时间最长的人质。国内民众压力之下,以色列政府成立专门委员会收集阿拉德的信息,甚至不惜出动海军陆战队特意绑架了参与阿拉德绑架案的武装组织的领导人穆斯塔法-迪拉尼,想以此交换阿拉德回国。最新消息是,以方2010年以52名在押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囚犯从黎巴嫩真主党手中换取1986年失踪飞行员罗恩·阿拉德所携带的一把枪支。[详细http://war.163.com/10/1029/11/6K5LSLPJ00011MTO.html]

四、犹太主义的古老信条: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抛弃在战场上

      犹太主义的传统强调生命可贵和解救战俘义不容辞。从建国背景出发,政府始终在灌输这样一种信条,“即使世界都已经抛弃了我们,我们绝对不会抛弃自己人。”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向以色列全国说明为何决定批准沙利特的换俘协议时,曾引用了犹太教法典“塔木德经”的教诲──救一条命应被视为是救世。在这种不惜一切的政治氛围里,交换沙利特的协议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内阁投票(26票赞成,3票反对),民意测验显示以色列民众中7成9的人赞成这笔交易,反对者只有14%,在女性民众中支持这一交易的比例更高。[详细http://news.163.com/11/1021/11/7GSU5TC400012Q9L.html]

五、义务征兵使85%以上的适龄男子为国卖命,官兵被俘形成强大政治压力

      对士兵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要追根溯源到以色列国防军的本质——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和强敌四立的外部环境,使以色列人不得不采取全民义务兵役制。凡18—29岁的男性公民,无特殊情况均应服现役,通常适龄男子应征服役率高达85%到90%,适龄女性除怀孕、哺乳、有犯罪经历和因宗教原因外都要服兵役。这些士兵薪资微博、勤务繁重且危险,但对每个以色列人来说,却又是强制性的,是将整个以色列的犹太人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的经历之一。以色列总统裴瑞兹曾说,没有以色列自卫队,就没有以色列。

因此,当一名以国官兵被俘,就形成一种在其他国家罕见的政治压力。在沙利特作为人质的5年时间里,沙利特的家人2010年在数万志愿者陪伴下步行至耶路撒冷。随后,沙利特父母曾在总理府门口搭起帐篷住了1年多,称只要儿子没回家,他们就不会离开。这期间志愿者向路人分发呼吁解救沙利特的贴纸,以及象征“平安回家”的黄色丝带。“这次被俘的是沙利特,也许下次就是我,就是我们的家人,”年轻的志愿者奥哈德说,“如果这次我不为沙利特努力 ,下次谁会为我努力?” [详情 http://war.163.com/09/0809/21/5GA8ENRI00011MTO.html]

六、建专业部队保士兵安全,黎巴嫩战争前4个月85%的伤亡人员被空运回国

      因为犹太民族人口有限,以军非常珍视每个军人的生命,指挥官总是尽可能考虑士兵的安全,哪怕是尸体也要千方百计地抢回。在这种氛围下,每一个军人对集体都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在以军部队里,长年进行“抬担架行军”的演练,要求士兵们抬着最重的同伴翻山越岭行进几公里。此外,在以色列空军建有一支专业的航空救生部队,能够到达和出入任何敌军目标,精心培训的空中救护中心能进行最复杂的医疗护理。航空救生部队的战斗能力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得到充分发挥,前四个月中,有85%的以色列伤亡人员通过空中运回以色列,其中直升机共进行了2518次飞行。 [详细 http://war.163.com/11/1019/10/7GNJSDUH00011MTO_2.html]

七、不惜采取极端行动,以色列特种部队长途奔袭4千公里救人质

      以色列对于“生命高于一切”这一信念的最好诠释莫过于1976年以色列国防军参与的“恩德培机场人质营救行动”。当A—300“空中客车”被一伙恐怖分子劫持到乌干达首都的恩德培国际机场时,总理拉宾果断下令实施“闪电行动计划”,280名突击队员搭乘C-130“大力士”飞机长途奔袭4000公里,穿越非洲大陆5个敌对国家的领空。这次奇袭前后只持续了53分钟就宣告胜利,7名劫机者被击毙。103名人质中有3人死亡,唯一阵亡的突击队指挥官是现任总理的哥哥约尼·内塔尼亚胡。[详细 http://news.163.com/11/1020/12/7GQDB20300012Q9L.html]

八、国际地位受歧,未来几代人投入军队需要国家拿出能保护其安全的姿态

      除了立国原则的持续影响,以色列也需要通过俘虏交换协议让政治家和公民相信,今天的以色列仍然是他们小时候的模样。事实上,以色列安全机构早已认识到,他们没有办法解救被俘的沙利特。不可否认,在过去几十年里,以色列的死对头变得越来越老练。此前,以色列人与埃及和约旦关系亲密、和平相处,并与毗邻的叙利亚相安无事,他们可以专心于哈马斯、真主党和伊朗带来的安全威胁。不过,随着穆斯林兄弟会在埃及崛起,阿萨德在叙利亚的政权岌岌可危,约旦的动乱风生水起,以色列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境地。

更糟的是,巴勒斯坦正寻求获得联合国的席位,这更加说明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愈加边缘化。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联大之前的各种讲话中让以色列觉得几乎没有和平的希望。以色列人认识到,要保持国家的合法存在,以色列人必须把把几代人投入军队准备可能的战争。为安定民心,政府需要表明它仍然致力于将不惜任何代价把他们的孩子带回家。[详细 http://news.163.com/11/1021/11/7GSUAKR200012Q9L.html]

 九、国内街头抗议不断,需要沙利特“回家”弥合社会罅隙

      国际上的困境一直伴随着以色列国内的社会动荡。因对住房、教育、食品,和养育子女的成本上涨不满,全国范围内最近出现了大规模的街头抗议,示威指责以色列放弃社会正义。部分极端以色列定居者对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进行攻击,包括上月在以色列北部焚烧清真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种族紧张关系不断上升,这使以色列人遭到反感和忧虑。随着曾以团结引以为傲的国家内部出现裂隙,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立场变得脆弱,他急需把对国内矛盾关注转移到国家基本价值,而引人注目的协议遣返沙利特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话题。[详细 http://news.163.com/11/1021/11/7GSUAKR200012Q9L.html]

 

十、以色列为一名普通的士兵,以1:1000的人质交换

       2011年10月18日,世界上又发生了一起引人瞩目的事件。这件事发生在中东。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经过了五年多的漫长艰难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哈马斯终于同意释放被囚禁五年多的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Gilad.Schalit);作为交换条件,以色列交还1027名在押的巴勒斯坦俘虏-他们因为恐怖活动被判监禁,有的甚至获判长期徒刑。

 

      以1000多人(准确是1027人)交换1人!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人是什么人?这个人不是将军;这个人,不是政界要人;这个人,不是有影响的巨富!他-只不过是以色列一名年方25岁的区区的普通士兵!一个普通人家的儿子,一个腼腆、文雅的青年!这在交换俘虏史上真是史无前例!
2006年7月25日,武装的巴勒斯坦组织哈马斯袭击了加沙地带边缘的一个以色列军事据点。两名以色列士兵和袭击者被打死。而年仅19岁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被劫持。劫持者以沙利特为人质,要求以色列释放1000名在押的巴勒斯坦人俘虏。
2006年6月28日,以色列军队为了营救沙利特,发动了代号为“夏雨”的军事行动。

 2006年6月29日,以军抓捕了哈马斯组织的60多位成员。其中有巴组织的部长、议员。准备以从事恐怖活动罪名送上法庭起诉。

 2007年6月25日,劫持事件发生一年后,劫持者在网络上发表沙利特的音频讲话,要求以色列政府答应巴勒斯坦劫持者的条件。

 2008年6月9日,沙利特的父母得到了儿子的来信。开始了营救活动。

 2009年3月17日,哈马斯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释放者的名单-而这些人因恐怖袭击被以色列判处了长期监禁。以色列和哈马斯组织谈判破裂。

 2009年3月21日,沙利特被劫持1000日,以色列举行了纪念活动。

 2009年9月3日,德国介入谈判,在双方进行调解。视乎有起色,但没有结果。

 2009年9月3日,哈马斯组织放出视频,提供沙利特仍然活着的信息。为此,以色列释放了20名哈马斯成员做为回报。此后,没有了他的信息。

 2010年7月27日,上千名以色列人徒步行军,从西海岸直到耶路撒冷;要求政府努力,促使沙利特的释放。沙利特的父母也在总理府前,搭起帐篷逗留不去,要求政府作出努力,营救沙利特。

 2011年10月11日,经过了五年多的谈判,由埃及政府的周旋,以色列和哈马斯组织终于达成了交换俘虏的协议。

 

      2011年10月7号,以色列通过红十字会释放了第一批447名巴勒斯坦俘虏。其余550人将于两个月以后释放。总计1027人。
 (左图:因暴力恐怖袭击被判长期监禁的巴勒斯坦俘虏,释放返回的路上他们手里拿着充满恐怖、暴力教义的可兰经)

 

 

 

       以色列很多恐怖袭击牺牲者的家属,坚决反对释放巴勒斯坦恐怖袭击分子,认为他们回去后,又会重新从事针对以色列的破坏活动......但是最终还是没能阻止这场25年以来首次被俘被囚人员的交换。以色列总理宣称,被释放的囚犯,如果重返恐怖活动,后果自负......

 

       这件事情,真是令人感叹!为了交换这名25岁的普通被俘士兵,以色列政府似乎毫不追究他在被俘期间的表现,父母抗争呼吁;以色列国内民众大力申援;以色列政府出动谈判。不顾以色列受害家属的反对,交涉历时超过五年,最后竟然同意"苛刻"的交换条件-释放1027名对以色列国家有害、构成威胁、甚至判处了长期监禁的的巴勒斯坦人。交换成功之后,以色列举国欢腾!总理、国防部长迎接、总统发表讲话,仅仅就是为了这么一位普通小兵,一位以色列青年! 但是观察家担心,巴勒斯坦伊斯兰极端组织尝到了甜头之后,又会绑架新的“沙利特”。

 

十一、以色列三青年被绑架后遭杀害,引发加以战争,幕后凶手是谁?

       2014年6月12日晚间,两名16岁和一名19岁的以色列青年被绑架,当时他们正在前往伯利恒和希伯伦之间的汽车站。经过半个月的搜索,以军于6月30日表示当天傍晚在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市希伯伦西北部的Halhul村的农田里附近找到了这三名犹太青年的遗体,距离他们最后一次被人看到的地方不远。以方证实,这三名青年遭恐怖组织绑架。三名被杀害的以色列青年下葬当日,数万人前往莫丁城参加了葬礼,其中包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总统佩雷斯。还有几百人在耶路撒冷游行要求对这起罪行展开报复。

       事件发生后,以军对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成员进行大清剿,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等武装遂开始向以南部发射火箭弹。

 上万以色列人参加被害三青年葬礼

 

      在约旦河西岸地区进行的搜救行动中,以色列安全部队已经逮捕了420名巴勒斯坦人,其中大部分是哈马斯成员。另外还有6名巴勒斯坦人在行动中被杀。尽管哈马斯经常绑架以色列人,也赞扬了这次绑架青少年的行为,但他们并未承认此事系自己所为。

      内塔尼亚胡再次重申哈马斯要为这起罪行负责并威胁要对其进行惩罚——首先要加强针对加沙地带哈马斯据点的空袭力度,而在约旦河西岸地区的行动也会同时进行。据媒体报道,内塔尼亚胡排除了对加沙地带发动地面进攻并重新占林这一区域的可能性。

 

      目前这次绑架事件的细节越来越多的被披露出来。在针对媒体封口令取消后,一家以色列媒体第一次公开了一个求救电话的录音。这个电话是三名被杀的青少年遭绑架后不久打出来的。“我被绑架了,”一个声音在录音的开头低声说道。然后就听到一个阿拉伯口音的人喊道:“低头!手放下!”接下来就是一个类似枪声的声音。接到这个电话警察只当是个恶作剧没有理睬,因此有4名警察被开除。

 

      联合国安理会强烈谴责这起谋杀三名青少年的事件。15个理事国都表示极端愤慨,称之为“令人作呕的罪行”,并对受害者家属表示哀悼。安理会还表示此次事件的责任人必须被绳之以法,为此巴以双方应加强合作并保持克制。

 

十二、哈马斯不断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迫使以色列发起“护刃行动”

       2014年7月8日凌晨,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发起代号为“护刃行动”(又译“保护边界”)的大规模军事攻势。自发起“护刃行动”以来,以色列军队已出动战机轰炸了加沙地带的近150个目标,并出动军舰对加沙进行海上打击,打击目标包括一个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海军指挥中心。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指示:以色列军队对哈马斯“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他指责哈马斯频繁对以色列实施火箭弹袭击是导致局势升级的原因,并表示以色列已做好必要时进行地面战争的准备。以色列国防部长亚阿隆表示,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护刃行动”在几天内不会结束,哈马斯将为用火箭弹袭击以色列付出沉重代价。

      此次护刃行动为期一个多月,哈马斯向以色列境内发射3000多枚火箭弹,许多武器藏匿在学校、医院及人口密集区,为以色列轰炸造成的伤亡制造新闻言论。

 

十三、哈马斯承认3名以色列被害青年,他们是幕后黑手

       2014年8月21日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高级官员在土耳其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该组织6月在约旦河西岸绑架并杀害了三名以色列青年,这是巴勒斯坦方面的伊斯兰武装组织首次承认策划袭击,并引发了此轮巴以冲突。

 

      据报道,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哈马斯武装分支卡萨姆军团确认为绑架撕票案的主谋。该案主犯萨赫•阿拉里称这绑架案是“英雄行动”,而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掀起巴勒斯坦的抵抗运动。

      阿拉里表示,哈马斯绑架三名以色列青年,目的是为了换取被以方囚禁的巴勒斯坦人。他们不断称赞绑架的实施。阿拉里是第一位承认杀害以色列青年的哈马斯军方领导人。 阿拉里还称,哈马斯无意挑起更大的战争,他相信以色列方面也是如此。

       哈马斯以战争为代价,并以巴勒斯坦人的性命为草芥的恐怖分子本该遭到全世界人唾弃的,然而许多国家的一些人却谴责以色列轰炸平民!试想,如果你所在的国家遭受一个邪恶势力恐怖分子不断的绑架挑衅和火箭弹的袭击,你又将如何?

 

 

最新评论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姓名:验证码:点击刷新验证码查看所有评论
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相关新闻

关注我们